• <pre id="ql4i9"><strong id="ql4i9"><xmp id="ql4i9"></xmp></strong></pre>
    <pre id="ql4i9"></pre>

    <track id="ql4i9"><ruby id="ql4i9"><tt id="ql4i9"></tt></ruby></track>

    1. <big id="ql4i9"></big>


    2. 返回列表 >校園貸“換馬甲”,大學生得擦亮眼

      校園貸“換馬甲”,大學生得擦亮眼

      發布于:2017-11-21 16:16:42

      據媒體報道,7月份以來,合肥職教城陸續有多名在校學生報案,稱一家通信公司以招聘代理為名,誘使他們簽訂協議。之后,公司又以幫公司刷單可以獲得更高提成為由,騙取他們使用本人的身份信息,在“分期樂”平臺貸款購買高端品牌手機。手機歸公司所有、貸款由公司還款,學生每購買一部手機可以獲得相應提成。然而,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,公司在還了幾期貸款之后便消失了,他們也因此收到了網貸平臺的催款通知。

      近年來,校園信貸市場亂象叢生,不僅擾亂了金融市場,也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。校園貸泛濫成災,一方面源于市場需求,大學生樂于接受“先消費后還錢”的消費模式;另一方面,校園貸門檻低、種類繁多,到賬速度快。先消費,后還款,循環利用,這些針對大學生的貸款產品的確十分誘人。加之部分網貸平臺往往模糊介紹貸款利息、違約金、滯納金等收費項目,反而以“零首付”“零利息”等進行欺騙誘導,極易誘導自制能力較弱而又消費欲望旺盛的大學生上當受騙。

      校園貸淪為“校園害”,既有社會層面的問題,也有易被忽略的教育命題。部分大學生在校園貸的“餡餅”面前喪失起碼的鑒別力,掉進了溫柔的“陷阱”,凸顯了相關教育的缺失。為此,學校有責任教育引導學生遠離信貸隱患和風險,為學生披上抗擊詐騙的盔甲。教育主管部門應從實際出發強化理財教育,盡快開設專門的課程培養學生的“財商”,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和消費觀。

      深陷校園不良借貸的青年學生需要拯救,前提是青年學生必須自救。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,是成長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。如果不善于自我管理,就會最終迷失自我。從理財的角度來看,適度消費就是一條不可不學的自救之路。先理財后消費,養成量入為出的好習慣,注重消費效益,不失為告別“陷阱”的便捷途徑。值得強調的是,凡事都要量力而行,杜絕超出自身承擔能力的高消費和超前消費。同時,提高對金融詐騙和不良借貸的防范意識,如因疏于防范而陷入不良信貸的困擾中,應及時向學校報告有關情況,并積極尋求公權力的介入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。

      而今,貸款消費已成時代潮流,不應被妖魔化。換言之,消費信貸是一種金融工具,無關是非,也不應貼上道德標簽。清理校園貸等問題平臺時,也要積極關注學生合理的信貸需求,不能因噎廢食?!岸缕T”的同時要“開正門”,既要禁絕非法校園貸,也應增加合法借貸資源的供給,通過正規渠道滿足學生的消費需求,從源頭杜絕校園貸亂象產生。金融機構在防范金融風險的同時,不妨在降低準入門檻、簡化審批流程、提高審批效率等方面做好文章,讓合理的信貸運作模式、信貸產品占據市場主流位置,讓真正有需求的大學生更便利地獲得金融支持。此外,對于校園貸普遍存在的準入門檻過低、行業標準缺失等弊病,不僅需要金融監管機構強化管控,更需要行業內部的自查自糾,引導互聯網金融規范化發展,以雷霆手段強力維護校園秩序,保證學生利益不受侵害。

      (作者系河南信陽師范學院教師)

      《中國教育報》2017年11月21日第2版?版名:中教評論



      客服熱線/ 虛假信息舉報:023-67036800, 郵箱:1623484783@qq.com
      Copyright ? 2012  北京百圣華地教育咨詢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ICP號:渝ICP備11007117號-3
      毛片免费入口
    3. <pre id="ql4i9"><strong id="ql4i9"><xmp id="ql4i9"></xmp></strong></pre>
      <pre id="ql4i9"></pre>

      <track id="ql4i9"><ruby id="ql4i9"><tt id="ql4i9"></tt></ruby></track>

      1. <big id="ql4i9"></big>